Mozart: Overtures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Mozart: Overtures

表演者: Berlin Deutsche Oper Orchestra, Karl B?hm/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Karl B?hm/Dresden Staatskapelle, Karl B?hm/Prague National Theatre Orchestra, Karl B?hm/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Karl B?hm/Salzburg Mozarteum Orchestra, Leopold Hager

介质: Audio CD

发行时间: 2001-06-12

唱片数: 1

出版者: DG Deutsche Grammophon (USA)

条形码: 0028946966624

专辑简介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他从十一岁起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年,都一直在写歌剧。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写了十七部歌剧。在1780年前创作的早期歌剧,采用当时欧洲已经形成的各种风格,但主要是意大利的风格。他在歌剧创作领域中的最高成就,是在他一生的最后十年(1782-1791)完成的。他在这一段时间创作的歌剧,同样采用各种不同的风格,其主要作品有:两部德国歌唱剧《后宫出逃》(1782)和《魔笛》(1791),采用德文剧词,剧中用对白取代朗诵调;一部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1786),采用意大利文剧词,但以奥地利民族文化传统为基础;最后是一部把音乐悲剧和喜剧的最重要特点熔为一炉的新型歌剧《唐?璜》(1787)。莫扎特的歌剧反映了当时进步的社会思想和伦理思想。反封建的倾向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和直截了当。莫扎特的歌剧序曲同样充满戏剧的形象,是一种具有标题因素的管弦乐作品,常在音乐会上独立演奏。他的早期歌剧序曲主要按意大利序曲传统的三段体写成,他的优秀的歌剧序曲多半运用奏鸣曲形式,有时,也象他的歌剧咏叹调那样,省略了其中的发展部。
  ==================== 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序曲(Die Gartnerin aus Liebe KV196)====================
  这部歌剧,3幕28曲喜歌剧,据M?科蒂里尼原作,由G?佩特洛塞里尼撰脚本,作于1774-1775年,首演于1775年慕尼黑。这部歌剧的故事发生于18世纪中叶,意大利南方的拉格奈罗,贝菲奥莱伯爵因误解情人薇奥兰特不贞,过分嫉妒而把她刺伤。薇奥兰特被人相救后,为寻找因误会而刺伤她的伯爵,与仆人罗贝托乔装成女园丁,化名“桑德丽娜”,到拉格奈罗市长家。市长爱上了“桑德丽娜”,但薇奥兰特终于找到了伯爵,两人重归于好。这部序曲的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是莫扎特喜剧序曲中的典型代表。
  ============================== 歌剧《伊多梅纽斯》序曲(Idomeneo KV366)=============================
  这部歌剧,3幕32曲,全名为《克里特王伊多梅纽斯》,据但什1712年所作的悲剧剧本《伊多梅奈》改
  编,脚本改编者为瓦莱斯科。此剧为莫扎特正歌剧的代表作,作于1780-1781年,1781年首演于慕尼黑宫廷剧院。此剧的故事为希腊神话,在特洛伊战争中,伊多梅纽斯因遭海上风暴,全船沉没,曾对海神发誓,只要海神保佑能活下来,愿意把第一个看到的人献给海神。经漂流脱险后,第一个见到的竟是王子伊达曼特)。而克里特岛上,作为俘虏的特洛伊公主伊丽亚与阿甘梅农的公主艾莱特拉都在爱恋王子。伊多梅纽斯非常苦恼。后伊丽亚愿替伊达曼特为祭品,海神被感动,两人幸福地结合。这部歌剧的序曲为D大调,快板。
  ==================== 歌剧《后宫出逃》序曲(Die Entfuhrung aus dem Serail KV384)====================
  这部歌剧原名叫《贝尔蒙德和康斯坦莎》,1782年7月在维也纳民族剧院作为德国民族歌剧第一次上演。
  全奥地利的进步人士都热切盼望自己本国艺术能够挣脱外国强霸势力的长期桎梏,把这次演出看作值得庆幸的大事热诚地欢迎它。随着这次演出,在1783-1784年又连续在布拉格、曼海姆、波恩、莱比锡、萨尔斯堡等地上演,都获得很大的成功。歌剧《后宫出逃》可以说第一次为德国民族歌剧打开了广阔的发展道路,成为德国歌唱剧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德国作曲家韦伯甚至认为它在莫扎特丰富的歌剧遗产中是最完美的一部。
  这部歌剧的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的土耳其。西班牙贵族贝尔蒙德的未婚妻康斯坦莎和她的女仆,被海盗抢去卖给土耳其巴夏,贝尔蒙德和他的仆人为了营救她们而潜入巴夏宫廷,但是当他们策划使康斯坦莎从后宫出逃时,不幸被卫队捕获,巴夏决计把他们全部处死,但在最后一刻。巴夏忽然宽宏大量,释放这四个人,并让他们回国。
  这部歌剧运用大量民间曲调写成的旋律,随着各种不同场面的变换,时而诚挚而抒情,时而充满悲戚和不安,但它最主要的特点却是乐观、爽朗和充满朝气,这种情绪在序曲一开头就可以感觉到:这是序曲第一段的快速度主
  题,它的进行曲式的节奏和力度的尖锐对比(f和p),都是为的表达音乐的漫无节制的欢乐、机灵和神速,而这
  些都是真正的喜剧音乐所特有的。序曲的中段转为抒情的行板,作者在这里采用贝尔蒙德咏叹调的旋律,好象预告
  剧中人物的出现一样,他把旋律放在小调上,使它产生更多的悲戚和优郁之感:在这抒情的中间一段后,又回到开
  头那种炽热的欢乐,准确地重复头一段的整个音乐素材。但这里却没有一般喜歌剧传统所特有的喧闹结束,整个序
  曲最后的一些乐句,音响静谧而清朗,它不知不觉地转入歌剧的开头一场。
  ======================== 歌剧《剧院经理》序曲(Der Schauspieldirektor KV486)=======================
  1787年,奥地利皇帝为欢迎外国贵宾前来维也纳皇宫委托莫扎特写作独幕歌剧《剧院经理》作为宴会的表
  演节目。剧情叙述了两个女高音相互争夺歌剧主角,而剧院的经理从中周旋,终于解决了纷争的故事。这部极为单
  纯的歌剧,只由序曲和四首歌曲组成,音乐相当优美典雅,歌剧的序曲轻快而华丽,是莫扎特的管弦乐名作之一。
  这部喜歌剧,1幕10场,作于1786年。由G?斯特华尼撰脚本。此剧序曲为C大调,快板。剧情为剧院经理法兰克计划在萨尔茨堡组织一个剧团,招聘演员,贺尔兹夫人与西尔贝克兰因都认为自己才是首席女高音而发生争执,最后和解。此剧除序曲,共有4曲:1、贺尔兹夫人的小咏叹调。贺尔兹夫人唱《别离时刻逼近》,然后转成《因别离而苦恼的心》。2、西尔贝克兰的回旋曲《美好的年轻人》。3、贺尔兹夫人、西尔贝克兰和男歌手沃杰桑的三重唱。西尔贝克兰和贺尔兹夫人争自己为首席女高音,沃杰桑加入后调解。4、贺尔兹夫人、西尔贝克、沃杰桑和另一位男低音布夫(Buff)的四重唱。西尔贝克兰先唱《每一位艺术家都追求荣誉》。沃杰桑表示每人都有专长,但一人成不了大事。贺尔兹夫人说,“大家齐心协力,谁强谁弱,由听众决定。”布夫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Figaros Hochzeit KV492)========================
  博马舍的喜剧《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作为第三等级代表的平民费加罗,同觊觎他那美貌的未婚妻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而取得胜利。博马舍以令人笑不由己的喜剧形式,展示了现实生活中贵族与第三等级
  的冲突,明确强调果断机智的平民比那些荒淫的贵族老爷来得高明。博马舍的这部社会性喜剧在1789年资产阶
  级革命前夕的法国,对封建贵族制度的揭露和讽刺起着很大的作用,成为第三等级手中的革命旗帜,拿破仑曾经认
  为《费加罗的婚礼》的上演已经是“在进行中的革命”了。博马舍的喜剧在帝国的维也纳是禁止上演的,因此,当莫扎特决定选取这个题材创作歌剧时,由子检查制度的限制和歌剧体裁特点的关系,删掉了一些讽刺性的场面,激烈的革命性内容因而有所冲淡,但是原作的基本思想依然保留了下来,还是让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进行对照,并以此作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费加罗的婚礼》剧情发展的全过程,都在紧张的一天之内,在序曲中则用极快的速度来反映剧情发展之急剧博马舍把他的这部喜剧同时取名为《狂欢的一日》实在并非偶然。看来,序曲并不从歌剧的音乐主题直接取材,但
  是,序曲音乐总的特点和风格,它的旋律进行的样式,以及它的音调结构,都同歌剧本身有深刻的联系。这首序曲
  用奏鸣曲形式写成,但省略其中的发展部。这可能是因为一般在发展部中,常常要分割出主题的动机,并进行种种
  远关系的转调,这就会妨碍音乐的急速进行。
  序曲开始时,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疾走如飞,儿乎不容易抓得住它,然后,它转由木管乐器咏唱,再接以全
  乐队向前直冲和刚劲有力地进行,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就是这样表述的,它的素材在后来还得到了很生动而自由的发
  展。呈示部的第二主题转到属调上,它有两个旋律反复不止,有执拗不挠的意味。呈示部的小结尾还出现了新的旋
  律,它的进行优美、细腻。序曲的再现部重复呈示部的所有主题,但都在原来的主调上。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就是用交响乐的手法,言简意赅地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特有的那种轻松而无节制的欢乐,以及它那进展神速的节奏,这段充满生活动力而且效果辉煌的音乐本身,具有相当完整而独立的特点,因此它可以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成为音乐会上深受欢迎的传统曲目之一。
  ============================== 歌剧《唐?璜》序曲(Don Giovanni KV527)=============================
  1787年,莫扎特在布拉格指挥演出《费加罗的婚礼》和《布拉格》交响曲后,又为布拉格的剧院创作了新
  的歌剧《唐?璜》。同年,这部歌剧在布拉格首次上演,深受当时了解和赏识莫扎特的布拉格观众的热烈欢迎。
  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传奇的一个专爱寻花问柳的胆大妄为的典型,这个人物在许多文学家和诗人(例如莫里哀、拜伦和普希金等)的创作中,有着不同的处理。在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这个人物同样充满了矛盾,他
  既厚颜无耻,但又勇敢、机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骗了许多村女和小姐们,但他终于给鬼魂拉进了地
  狱;他本质上是一个否定的人物,但又有生命的活力这样一些正面的特点。在莫扎特的歌剧中,这种错综复杂的结
  合不但表现在唐?璜本身,歌剧中其他悲剧性人物和喜剧性人物的对置也反映了这一点。为此,莫扎特把他的这部歌剧叫做“愉快的戏剧”,强调这是内容深刻的音乐悲剧和喜歌剧的统一体。歌剧中的登场人物,以唐?璜和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而被唐?璜杀死的司令官为中心。剧中一切情节和人物的安排,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而发展,都是为使这两个中心人物的矛盾加深和尖锐化。因此,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采用新的表现手法,即把唐?璜和司令官的音乐主题编织入其他人物音乐描写之中,从而创造出一种纵横交错和极其独特的主导动机范型。歌剧《唐?璜》还把生活和哲理的因素揉合在一起,着重于人物的心理刻划,它为十九世纪大为发展的音乐心理戏剧开创了先例。
  这部歌剧的中心思想,在它的序曲中已经有了具体的反映。在这里,莫扎特使两个完全对立的形象互相对置:司令官是对生活和义务持严峻态度的体现者,而唐?璜则是只顾个人自由和对享乐贪得无厌的代表。这首序曲用奏鸣曲形式写成,它的引子篇幅较长,几乎是完整地引用歌剧终场司令官石象在唐?璜家的晚宴上出现的场面的音乐引子主题开头威严可畏的和弦,描写石象沉重的步履;中提琴上的不安进行,表达了唐?璜因石象的出现一时呆然若失和预感不妙的神情;管乐器用长音代替司令官那从容不迫的冰冷而又阴森的宜叙调。这个主题的小调调性、切分音、反复的节奏型,象寒风呼啸那样上上下下的音阶式进行,以及在这一音响凄厉的背景上管乐器的严峻的音调仿佛预示出等待着那个不思改悔的罪犯的悲剧性结局。在这首序曲中,主要描写司令官形象的引子主题同呈示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规定了整个乐曲的发展。音乐的特性变得越来越凶险,越来越具悲剧性,当它达到极度紧张的时刻,引子的音乐逐渐平静下来,好象消融在太空中一样。神秘的幻象消失了,它让位给唐?璜的乐天和玩世不恭的形象。这是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充满生命力和火热的情绪,是乐观和愉快的形象,序曲的主体主要也就是体现唐?璜这一富有吸引力的复杂形象。在这里,主题的疾快的速度,极其清澈的笔法,使这一切都显得十分轻快活跃和明朗。但是,在呈示部中也出现过矛盾,它的第二主题的形貌就有明显的对比-它开头的齐奏音响强劲有力而小提琴则用轻快的逗弄性音调回应着它。
  序曲的发展部主要以第二主题为基础,依然是固执而有威胁性的动机同轻浮、胡闹的动机的对置。现在,开头
  陈述时的那种轻快和辉煌的效果逐渐被坚决和猛烈的音响排挤掉,调性色彩和配器变得越来越紧张。序曲中的这一
  激动人心的戏剧性段落,很自然的是同歌剧中唐?璜为追求享乐、排除阻碍的场面紧相呼应。在再现部之后并没有
  独立的结尾,音乐变得越来越清澈,后来它停留在新的调性F大调的和弦上,不知不觉地把音乐转入歌剧的序幕,
  就这样,莫扎特使序曲同歌剧直接联系在一起。
  ============================= 歌剧《女人心》序曲(Cosi fan tutte KV588)============================
  这部歌剧,2幕31曲,喜歌剧,作于1789-1790年,1790年在维也纳布尔格剧院首演。剧本作
  者仍是蓬特。故事描述军官费兰多、古列莫与菲奥尔迪利吉、多拉贝拉姐妹相爱,准备结婚,哲学家唐阿方索却告
  诉费兰多与古列莫,女人是靠不住的。两人不信,化装成有钱的商人来试探两个女人,最后不幸被阿方索言中,结
  论是“女人大致如此”。这部歌剧的序曲为行板,C大调,莫扎特这部歌剧序曲多半运用的是歌剧咏叹调的形式。
  ============================= 歌剧《魔笛》序曲(Die Zauberflote KV620)=============================
  莫扎特在1791年创作的歌剧《魔笛》,同年9月在维也纳首次演出,两个月后,莫扎特便去世了。莫扎特
  的最后一部歌剧〈魔笛》,重又采取用德文剧词和插有对白的德国歌唱剧的形式,这是作者梦寐以求用祖国语言写
  作歌剧的另一次体现;歌剧《魔笛》是深具哲理意味的德国民族叙事歌剧,作者运用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的神话剧
  的形式,体现了越来越吸引着他的那种道德理想,即智慧战胜愚昧,光明战胜黑暗,善良战胜邪恶的乌托邦。
  1789年法国大革命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时,奥地利虽然远在革命之外,但是革命思想还是在社会上一部分
  最进步的人们当中引起共鸣,他们团结在一个以“自由石工”为代号的共济会组织周围。当时奥地利共济会的任务
  主要是在国内进行宣传教育,发展民族文化,反对天主教教会所灌输的种种迷信。当然,共济会的这种宗旨并不具
  有真正的革命性,但是,它的抽象说教,例如平等、博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等,依然使许多人心神向往。
  莫扎特是共济会的会员,他为共济会写过一些大合唱,共济会会员结成相互间的“兄弟”关系这一点,在他的《魔
  笛》中也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魔笛》的剧词取材于维兰(Wieland, 1733-1813)的一首幻想诗《鲁鲁》,但它的情节和人物在保留原作的
  基本思想的基础上,都作了自由的改动,其中结合了其他一些文学史料和民间传说的内容,它的故事十分离奇和稚
  气,情节的发展也有不合逻辑之处;它的中心情节叙述古埃及一个叫塔米诺的王子,同他所爱慕的少女帕米娜的爱
  情经历,他们两人在捕鸟人帕帕杰诺和智慧与光明王国主宰、明哲的祭司萨拉斯特罗的帮助之下,在紧急关头依靠
  魔笛的魔力,经受了种种严峻考验,最后终成眷属。
  歌剧《魔笛》的音乐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常明朗,充满欢乐和兴高采烈的情绪,其中戏剧性的段落相当之少。歌
  剧中广泛采用民间音乐的曲调,对乐队和合唱声部的处理,以其色彩无比丰富和多样著称。贝多芬十分喜爱这部歌
  剧,认为它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是最优秀的一部。
  《魔笛》序曲用奏鸣曲形式写成,它的引子一开始就把听者引入歌剧形象的基本意境,开头三个强力的和弦,
  是智者萨拉斯特罗光明王国的象征,这祥的和弦在发展部开始前和歌剧第二幕中还可以听到,在整首序曲中只有这
  些庄严的和弦同歌剧音乐主题有着直接的联系。紧接在这和弦之后出现的旋律,其音响犹如呼唤一般,又有点神秘
  之感,仿佛在揭示什么重大事件的序幕。整个序曲由两个明显对比的段落组成:开头这段缓慢的引子庄严肃穆,是
  崇高理性世界的写照,但它所占篇幅十分简短;第二个段落是奏鸣曲形式的快板部分,用以体现神话中欢乐的气氛
  是整个歌剧乐观内容的交响概括。这段快板的第一主题急速、轻快、有力,它先在小提琴上出现,然后跑遍乐队所
  有声部;它按复调的方式(赋格段)来发展,时而在长笛的高音区露面,时而在中提琴声部出现,而当它转到大管
  声部时则带有温厚的幽默感。这主题的连续不断、无休无止的飞快进行,使音乐仿佛变成一片没完没了的沙沙簌簌
  声一样,莫扎特就是这样来描绘神话世界的活跃、明朗,但多少有点神秘的气氛。第二主题不知不觉地在属调上出
  现,因为第一主题在低音区伴随着它,而在这种不同主题的结合中,它却显出更为平静和更为柔和、抒情的特点,
  有点接近于塔米诺和帕米娜的爱情主题。发展部以第一主题为基础,这个主题素材获得了特别活跃和急速的发展,
  它不断地在各种不同的调性上移转,但最后在再现部中还是回到原来的降E大调上来。在《魔笛》序曲中可以看到
  其中并没有善与恶的力量对置,也找不到象《唐?璜》序曲中那样尖锐的对比;整个乐曲好象是一股源源涌出的水
  流,它是光明和美好生活的体现。
  =============================== 歌剧《狄托的仁慈》序曲(Titus KV621)===============================
  这部歌剧,2幕26曲,正歌剧,作于1791年,该年首演于布拉格国立剧院。此剧为庆贺罗马皇帝莱奥波
  特二世登上波希米亚王位而作,由马佐拉据维也纳宫廷诗人梅达斯塔乔作品而撰脚本。此剧在莫扎特之前,有哈塞
  格鲁克等40多位作曲家作过曲。马佐拉把原来的3幕改成2幕,原第二幕几乎侧除。故事描述罗马皇帝狄托想娶
  塞维里亚作皇后,听说她为安尼奥所爱,改娶维特莉亚为妻。但因维特莉亚是狄托废除的前皇帝维特留斯的女儿,
  为了替父报仇,维特莉亚唆使爱她的塞斯托谋刺狄托。失败后,狄托以仁慈而宽谅了他们。这部歌剧的序曲为快板
  C大调。
  这张专辑由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奥特玛?史威特纳指挥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管弦乐团(原东德)精彩演绎,BERLIN
  CLASSICS的录音水准相当高!
  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史威特纳1922年5月16日出生在奥地利西部城市因斯布鲁克,父亲是奥地利人,母
  亲是意大利人。也许是母亲血缘的关系,他从小就对歌剧有浓厚的兴趣。1940-1942年史威特纳先后在因
  斯布鲁克的音乐学校和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同时他随克莱门斯?克劳斯学习指挥艺术。在完成学业
  后,年轻的史威特纳成为了因斯布鲁克歌剧院的指挥,随后他又担任许多歌剧院和管弦乐团的指挥,包括雷姆沙伊
  德(1952)、路德威沙芬(1957)、莱茵?普法兹国立爱乐乐团(1957)和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1960-1964);
  1964-71年史威特纳担任柏林国家歌剧院指挥,1973-1990年继任。他以擅长指挥莫扎特、瓦格纳
  理查?斯特劳斯的歌剧而闻名,他的指挥风格明快,对乐队的组织、调度技艺非凡,是名副其实的大师级指挥家。
  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是德国历史最悠久、最具传统的歌剧院。250年前,弗里德里克决定为建设柏林及普鲁士
  王朝的文化中心而奠定基石,由此出现了“弗里德里克花园”,在“弗里德里克花园”的中心地带,弗里德里克下
  令建造了他的宫廷歌剧院。这里便是今日欧洲戏剧风景线上的一处高地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现德国国家歌剧院),
  通过近三个世纪的歌剧表演实践,歌剧院确立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位于柏林老城中心的这座剧院建筑便成为今天游
  人领略这段文化史的象征。
  19世纪20年代,歌剧院经历了激动人心的歌剧创新时期,而歌剧院活动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在“古典现代”
  时期的一些剧目。这种影响延伸至重要的二十世纪晚期歌剧,以及通过完成新作品对当代歌剧潜力的探索。90年
  代德国统一后,著名指挥家丹尼尔?巴伦波姆担任了歌剧院的艺术总监。巴伦波姆认为,国家歌剧院的根本原则是
  重视一切投身歌剧事业、旨在创作出高水平舞台布景及高质量音乐作品的艺术家。作为一名主要的舞蹈编剧,米开
  尔?丹纳得使许多芭蕾舞剧获得了重生。他懂芭蕾,更懂生活。他说,“因为人的存在远比舞蹈者本身更具有生命
  力,做一个好人比得到掌声更重要”。他的偶像是著名歌唱家玛利亚?卡拉丝。他希望,“我的舞蹈能像她的歌声
  那样感动人”。国家歌剧院拥有一支著名的交响乐团-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Staatskapelle Berlin)。除了
  歌剧和芭蕾舞表演外,柏林国家乐团还安排了一系列令人激动的音乐会。这些交响音乐会、歌曲演唱会、室内乐以
  及独特的木偶剧和电影音乐等演出,与目前的歌剧及芭蕾舞剧一起丰富了国家歌剧院的演出季。

曲目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Idomeneo, K 366: Overture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 K 384: Overture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Der Schauspieldirektor, K 486: Overture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Le nozze di Figaro, K 492: Overture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Don Giovanni, K 527: Overture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Così fan tutte, K 588: Overture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La clemenza di Tito, K 621: Overture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Die Zauberfl?te, K 620: Overture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Mitridate, rè di Ponto, K 87 (74a): Overture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Ascanio in Alba, K 111: Overture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Il sogno di Scipione, K 126: Overture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Lucio Silla, K 135: Overture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La finta giardiniera, K 196: Overture
关键词:Mozart Over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