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妙音:弹词艺术家于红仙从艺五十周年纪念集(2DVD)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神韵妙音:弹词艺术家于红仙从艺五十周年纪念集(2DVD)

表演者: 余红山

出版者: 新汇集团上海声像出版社

条形码: 9787799425597

专辑简介


《神韵妙音:弹词艺术家于红仙从艺五十周年纪念集》弹词名家余红仙十四岁登台,其书坛生涯已经五十五载,其间历尽了艰辛,备尝了甘苦。
  
  评弹是主要诉诸听觉的说唱艺术,但也拥有多种艺术手段。如果说,京剧有唱、念、做、打;那么评弹则有说、噱、弹、唱、演等。一个优秀的弹词艺术家,不仅要单项优秀,而且要求各项都优秀。但是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就是某位艺术家,他的某一项特别突出,以至淹没了其他方面。余红仙就有这样的情况,她音色明亮华美,高低裕如,在演唱方面显露出非凡的才华,她不仅擅唱多种弹词流派唱腔,而且呈现出旋律华美、激情洋溢的特有风貌。她演唱的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红遍了全国,她演唱的开篇《莺莺拜月》《柳梦梅拾画》以及《双珠凤》中“为千金”“惜别”等唱段,都因风格鲜明而脍炙人口。以致在评弹界有“唱不哑的金嗓子”、“唱勿煞的余红仙”等美誉。但是余红仙的艺术成就并不止于演唱、说表方面,在刻划角色方面,她也有着深厚的功力。她台风稳重,说表清晰,角色刻划真切感人,无论是《描金凤》里的王夫人、徐惠兰、禁班阿二,《双珠凤》里的文必正、霍定金、杨虎,以及其他书目中的秋香、石榴、晴雯,抑或是现代人物高山、江姐、吴文英、水娥,都描摹得栩栩如生。
  
  一个艺术家的成功,有多方面的条件,比如艺术的天赋,学艺的勤奋,扎实的基本功,艺术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当然还有机遇,这也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余红仙的成功也正是这些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我想强调的,一是她的勤于学习,善于吸收。她曾有幸与多位名家拼档演出,如李伯康、王再香、蒋月泉、徐丽仙、杨振言等,从这些各擅胜场的名家身上学习到丰富的说唱表演艺术,吸取了宝贵的艺术滋养。特别是蒋月泉先生严谨的艺术作风,追求符合人物感情和规定情境的演唱原则,徐丽仙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创作弹词唱腔的方法,对余红仙的演出和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是余红仙不断进取的创造精神。艺术贵在创造。上个世纪80年代,余红仙挑战自己,从下手翻作上手。与沈世华拼档弹唱《双珠凤》,并且对这部出科书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整理和加工。她对原本仔细分析研究,并请教老前辈,吸收各派《双珠凤》的长处,去芜存菁,首先把文必正与霍定金的爱情主线理直,并根据评弹讲究“理、味、细、趣、奇”的原则,对书中人物和情节作了精心的推敲。比如书中“三斩杨虎”一节,原书中存在着不合情理和有损杨虎形象的地方,原书中,是杨虎让儿子哑子三官代文必正死,而三官不知,杨虎叫两个禁班伙计把三官揿到棺材里去。余红仙重新作了铺排和处理,现改成杨虎首先想到自己代死,但三官认为父亲代死年龄不对,容易败露,而主动提出自己去代死,而且是在乘杨虎不备时,触柱而死。这样,这段书就更加符合情理了,从而成为一个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回目。她在整理《双珠凤》时,在唱腔方面,也力求出新。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积累,她在醇厚的蒋调、苍劲的张调、委婉的丽调和奔放的琴调的基础上,根据书情、人物,并结合自身的天赋条件和演唱技巧,加以融合、变化和创新,无论旋律、过门、唱法等都显现出明亮华美、摇曳多姿、热情奔放的风貌,形成了具有余红仙自己鲜明特色的唱腔,恰当地表现出书中人物的性格与感情。她在“送花楼会”中的那段唱:“我是为千金不能当面来见千金,为千金无奈在轿后跟……”三十几个“为千金”,用叠句连唱,酣畅淋漓,感人肺腑。“定情”一回中原先并没有“惜别”的唱段,这也是余红仙根据书情的需要和女双档的特点重新创作的。故而她们演唱的《双珠凤》得到了广大听众和老艺人的普遍赞赏。
  
   DVD 1
  01 访谈“入门” 弹词开篇《战长沙》
  02 访谈“登台” 弹词选段《珍珠塔·见娘》
  03 访谈“成长” 弹词选面《双珠凤·三斩杨虎》
  04 访谈“入团”
  05 访谈“蒋味”弹词选段《海上英雄·游回基地》
  弹词选段《夺印·夜访》
  弹词选段《人强马壮·接归》
  
   DVD 2
  01 访谈“丽场” 弹词开篇《饮马乌江河》
  弹选段《双珠凤·私吊》
  02 访谈“琴韵”弹词选段《珍珠塔·痛责》
  弹词开篇《击鼓战金山》
  弹词开篇《王煦凤》
  03 访谈“无垠”毛主席诗词谱唱《堞恋花·答李淑一》
  04 访谈“突破” 弹词选段《描金凤·报到为官》
  弹词选段《描金凤·参相》
  05 访谈“传承” 弹词选段《双珠凤·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