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rt of KYUNG WHA CHUNG


请输入要查询的音乐专辑:

可以输入音乐专辑名称或者关键词

The art of KYUNG WHA CHUNG

又名: (the)art of KYUNG WHA CHUNG/郑京和小提琴美艺

表演者: 郑京和/KYUNG WHA CHUNG

介质: CD

发行时间: 1998-07

出版者: Linfair Records Limited/DECCA

ISRC(中国): CNE040400800

专辑简介


●唱片长度:69'50
  ●压片地点:德国
  试听: www.ibasil.com
  小提琴女将中,论声望和辈分,郑京和可称是“威震江湖第一花”。
  郑京和曾深受大师西格提的指点,对协奏曲的管弦乐总谱潜心研究,有一定的造诣。她同时接受了欧洲风格的熏陶。19岁时,她与祖克曼分享了勒文垂持大赛金牌桂冠;1970年在伦敦演奏柴氏小提琴协奏曲时,大为轰动,三天内得到30个演奏聘约,将自己推行事业的巅峰。
  1982年,郑京和因伤退出舞台好一阵子,东山再起之后,她的录音及演出虽然显著减少,但音乐修养却愈发深刻,屡获大奖。
  这张唱片其实是对郑京和的小提琴艺术的一个总结,内中13首作品来自1970年至1987年的各个阶段,基本将她的经典演奏全部收齐。其中一部分经典名曲均出自十多年出版、现在已不易买到的“CON AMORE”一碟,保证人听人爱。让大家最为醉心的是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这首迷人至极的曾被海内外许多著名的古典音乐节目作为开场曲播放。此外,短小优美的作品还包括克莱斯勒的《爱之喜》、《爱之优》,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末乐章,福郎克的小提琴奏鸣曲第四乐章,门得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圣-桑的《引子与随想曲》中的回旋曲以及郑京和26年前一举成名的经典录音:布鲁纳克的《苏格兰幻想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曲目:
  01 Elgar Salut d'amour
  02 Lalao Symphonie espagnole
  03 Kreisler Liebesleid
  04 Kreisler Liebesfreud
  05 Frank Violin Sonate
  06 Mendelson Violin Concerco (III)
  07 Chopin/Milstein Nocturne In C sharp minor
  08 Saint-Saens Introduction et Rondo capriccioso
  09 Saint-Saens Havanas
  10 Brahms/joakim Hungariean Dance no. 1
  11 Wieniawski/Kreisel Caprice in A minor
  12 Bruch Scottish Fantasia (III)
  13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 1 (III)
  郑京和1948年3月26日生于韩国汉城,由于母亲精通钢琴、吉他等演奏,使之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和熏陶,家里的七个孩子里有六个成为专业音乐家。郑京和与著名大提琴家郑明和、指挥大师郑明勋为一母同胞。郑家三姐弟长期以来在西方音乐界享有盛誉。 郑京和从四岁开始学习钢琴,六岁时改学小提琴,1957年,九岁的她即在汉城交响乐团的合作下登台演奏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十二岁时赴美留学深造,考入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追随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伊凡·加拉米安,学到了演奏技巧应服务于美丽音乐的理念。她同时也修习室内乐,与帕尔曼、祖克曼并为加拉米安的三大弟子。
  后来郑京和深得大师西格提的指点,对协奏曲的管弦乐总谱潜心研究,同时接受欧洲风格的熏陶,学到了正统的欧洲演奏风格。1967年,19岁的郑京和与同龄同师的祖克曼分享美国著名的“勒文垂特(Leventritt)小提琴国际大赛”的金牌桂冠;1970年赴伦敦,在安德列·普列文指挥下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引起极大轰动,三天内得到30个演奏约聘,将自己推向事业巅峰。后在美国与纽约交响乐团等世界一流乐团合作举行百余场音乐会,近年复出后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演出。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在纽约爱弗里·费舍音乐厅举行的伟大艺术家系列独奏音乐会上,郑京和演奏了舒伯特、巴托克、舒曼、德彪西四位作曲大师不同风格的作品。乐评家认为她在演出中充分展示了音乐天才和高超技巧。
  她是一位拥有广泛曲目的全面型演奏家,涉及的作品几乎是上至巴洛克时期,下至20世纪现代派的全部重要小提琴文献。其演奏有精确的节奏感和透明清纯的音质,气质纵贯东西方,技艺精湛,感情丰富,个性鲜明,风格别致,美妙的抒情味渗入作品的深处,总能以超人的感染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听众到她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中。郑京和以自己的非凡天才和光辉业绩,使在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演奏家的影响和地位得到了飞跃般的提高。作为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最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大师之一,她不但第一次使亚洲人的名字步入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大师的行列中,且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壮举直至今日还同样由她稳固地保持着。2000年4月23、24日,这位名震乐坛的小提琴女杰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行首演。
  1982年,郑京和左手两指被车门夹伤,退出舞台好一阵子,以学习绘画、语言和文学修身养性,积累了十分全面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细致的经验。东山再起之后,她的录音及演出虽显著减少,但音乐修养却愈发深刻,屡获大奖。她个性坚强,谦虚温和,不喜社交,但很愿意提携有才气的后辈。她认为要成为优秀演奏家,必须天赋、专注、勤勉、训练有素、狂热与敏感兼而有之,而充分了解自己则更为重要。至于婚姻大事,她结婚甚晚,丈夫是一英国商人,育有两子。
  作为20世纪世界上最杰出和最年富力强的小提琴演奏大师,郑京和同样是一位出色而活跃的唱片录制家,故而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各大唱片公司所追逐的对象。但与她合作最成功和关系最密切的还是英国的Decca公司。郑京和在Decca公司录制的许多唱片不但被世界众多的权威唱片杂志评为名片,且许多被作为珍品被音乐爱好者广泛收藏。郑京和的演奏曲目几乎包括所有标准作品,她的德彪西和弗兰克小提琴奏鸣曲(Decca 460 006-2)、沃尔顿/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Decca 460 014-2/425 003-2)被英国《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她的西贝柳斯/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Decca 425 080-2)被英国《企鹅唱片指南》评为有史以来的最佳版本之一;埃尔加小提琴协奏曲(Decca 460 015-2)由录音大师威尔金森亲自操刀,其音质与动态俱佳。她的雷斯皮基和理查·施特劳斯的小提琴奏鸣曲(DG 427 617-2)以及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EMI 7 54211 2)都获得了英国留声机杂志的唱片大奖。
  曲目介绍:
  这张1998年初出版的就是由英国Decca公司制作的精选唱片,其实是对郑京和的小提琴艺术的一个很好总结,内中13首作品来自1970年至1987年郑京和的各个阶段。基本将她的经典演奏全部收齐。其中一部分经典名曲均出自十多年前出版、现在已经不容易买到的《con amore》(Decca 417 289 )一碟,保证人听人爱。让人最为醉心的是第七首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这首迷人至极的小品曾被海外许多著名的古典音乐节目作为开场曲。
  第一首是英国著名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er,1857-1934)的《爱的祝福》(一译《情人的问候》),此曲不仅是埃尔加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小提琴独奏曲中的名篇,具有典型的“小夜曲”风格,轻松而典雅,是极适用于舞会和沙龙等场合的音乐。
  全曲为典型的“ABA”三段体加一个尾声构成。A段主题为E大调,4/4拍子,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饱含深情的旋律,恰似来自情人的绵绵情话;乐曲的B段主题转为G大调,柔美的曲调中多了一丝哀怨的情调;经过带有泛音色彩的华丽过门,乐曲又回到A段,经过带有复杂情绪的尾声,全曲在A段主题变奏形式下减弱而终了,仿佛情人还在喃喃私语……
  第二首是西班牙血统的法国作曲家、小提琴家爱德华·拉罗(Edouard Lalo,1823-1892)的创作于1873年的代表作《西班牙交响曲》中的最后乐章——第五乐章。《西班牙交
  响曲》引人注意的是它罕见的标题,它的篇幅较长,比一般三乐章结构的协奏曲还多出二个乐章,而且独奏小提琴声部的处理也不同于一般协奏曲(例如没有华彩乐段),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才把它称为“交响曲”,但其实质上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或者更像带小提琴独奏声部的管弦乐组曲。
  第五乐章,回旋曲,快板,6/8 拍子。这是灿烂生辉的回旋曲,小提琴在此把它的华丽技巧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乐章的引子有一个类似萨尔塔罗舞曲的持续不变的节奏型,先由大管奏出,然后中提琴、双簧管和法国号逐一加入,最后扩及全乐队;这个固定节奏型为乐章预先创造了一种喧闹活跃的气氛。随后就在这一背景上出现的回旋曲主题,原来是西班牙一首民间歌曲《银匠》的旋律,它的进行轻捷泼辣,生气勃勃,既华丽又有魄力,这是贯穿全乐章的基本主题,它以变化或装饰的形貌屡次呈现,有时则变成感情奔放的经过句。同古典的回旋曲不同,穿插在这一基本主题之间的对比性素材只有一个,这个具备独立个性的副主题也完全是西班牙音乐的模拟,仍由独奏小提琴带出;在此之后,速度突然加快,急冲向前的音阶和颤奏,引回乐章开头的舞曲性旋律,它的辉煌发展最后导致狂舞般的高潮以结束全曲。
  第三、第四首分别是美籍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的著名的小提琴小品《爱之忧伤》、《爱之欢乐》。两首小品在知名度上不相上下,是一对“姊妹篇”,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形式,但又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连起来欣赏时趣味更浓。两曲的演奏时间都在三分钟左右,并且都曾被改编成为管弦乐曲和其他乐曲。
  《爱之忧伤》是依照维也纳地区民谣风格的圆舞曲作成,为a 小调,3/4拍子,略带烦恼和伤感。相当清丽的主旋律首先出现,接着是这一主旋律的变奏形式,乐曲的中段旋律色彩较为明朗,仿佛是忧郁之中对幸福和欢乐的憧憬,然后经过变奏,再回到主旋律。
  《爱之欢乐》也是具有维也纳古典民谣风格的圆舞曲,C大调,3/4拍子。明朗快活而又光辉灿烂的主部主题首先出现,然后进入旋律流利的副主题--实际上也是主题的变奏形式,乐曲的中段徐缓而宁静,与开始时光辉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再回到主旋律,全曲为维也纳固有的圆舞曲形式,小提琴的演奏在光辉中带厚重、强力的变化,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第五首是法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赛萨尔·费兰克(Cesar Franck,1822-1890)的
  《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四乐章,当年是以ADD格式录制的版本。由小提琴和钢琴两件乐器合奏的小提琴奏鸣曲即不象演奏协奏曲那样有配置乐队的麻烦,也不象小提琴独奏曲那么高深莫测,深受一代代乐迷的喜爱。在小提琴奏鸣曲庞大的曲目中,法国作曲家们的杰作以其优雅的气质、深堪的含蓄之美和精致得如同工艺品一般的独有韵味,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足以和勃拉姆斯等德奥作曲大师们的经典之作分庭抗礼。而在所有小提琴奏鸣曲中,唱片版本最多的,不是“春天”,也不是“克鲁采”,而是费兰克的这首《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达50 多种。这里的录音是70年代郑京和与罗马西亚钢琴家拉杜·鲁普的经典合作,《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全曲长达半小时之久,这在大多数短小精悍的法国小提琴奏鸣曲中是少见的,这里收集的仅是第四乐章。
  第六首是德国浪漫主义乐派的重要代表、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最著名的《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第三乐章。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38-1844年间,它集中了作者最典型的创作特征——如歌的抒性诗,对大自然的浪漫主义态度,幻想的形象,以及光彩焕发的戏谑气氛等;其中所有细节的表达具有非凡的美和亲和力,乐队色彩精细多姿,而所有这些又都汇合在古典协奏曲的严格的形式中。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产生,是贝多芬之后的器乐创作的一件大事,它在丰富现代小提琴演奏的辉煌灿烂的技巧手段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与贝多芬的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第三乐章以奏鸣曲写成,也是世界著名的乐章,郑京和的演奏表现得相当有灵气,由夏尔·迪图瓦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协奏。断跳弓奏出的第一主题恰似蜻蜓点水般地轻盈、活泼,热情而富有动力,乐章的节奏基础出自一首古老的民歌或民间舞曲的简单而粗野的音型,但是在此基础上建筑起来的音乐楼阁却又是多么的优美文雅;而通往第二主题的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经过段由低音弦到高音弦的迅速过渡几乎丝毫辨不出换弓换把的痕迹,真正做到了天衣无缝,第二主题与前一主题不无关联,它移在B大调上,先由全乐队奏出,效果强健有力,也有喧闹情绪的一面;最后乐章中,所有的主题都充满着向前发展的动力,音乐的进行急速,形象鲜明,色彩清澈而富有细腻变化,所有这些,都是这首协奏曲的魅力所在。
  第八首和第九首都是法国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圣-桑(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的作品,是当年夏尔·迪图瓦指挥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与郑京和的精彩合作,都是以ADD的格式录制成的。
  第八首是圣-桑于1870年为当时的知名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所作的《引子-随想回旋曲》。这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乐曲,由于演奏效果奇佳,通常被世人认为是一首为了使小提琴能充分发挥高度演奏技巧的作品,因此经常出现在小提琴音乐演奏比赛的曲目之中,很多名家高手也十分乐于演奏此曲。其实,这首乐曲不仅在演奏技巧方面极为出众,而且在乐曲的内容与形式上,也表现出了很强的艺术效果,令人深切体会到圣-桑的确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浪漫派作曲家。按照作者原来的意图,这首乐曲本来是打算作为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的最后乐章而进行构思的,但初演成功后却就此成为一部独立的音乐小品,而且还是作者三首小提琴小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这首乐曲原用管弦乐队伴奏,但后来由比才改写的钢琴伴奏也常被采用,德彪西还将这首乐曲改编成为钢琴四手联弹曲。
  整首乐曲明显分为长度很不相等的两部分。前一部分“引子”由弦乐器持续低音直接导出慢速度的基本旋律——这是独奏小提琴狂想式的独白,辉煌之间又略带忧郁之感,但始终保持优美雅致;其中是吉卜寨式即兴琶音装饰乐句,以及弦乐器暗示吉他的拨弦伴奏。后一部分“回旋曲”由独奏小提琴的渐强颤奏带入,这的基本主题轻快、欢愉,具有舞曲、甚至于进行曲的特点,它的切分效果是整个回旋曲的节奏基础;古典回旋曲的典型结构是基本主题必须在原调至少反复三次,圣-桑的这部作品完全符合这一要求,至于乐曲所冠上的“随想”两字,是指音乐有即兴的意味,其中轻快的主题交织着各种情绪不同的插段,为独奏者的技艺准备好充分发挥的用武之地,这些插段中有的主要是抒情的,而有的则更多地强调舞曲的节奏,但同样富有魅力,张弛有致的节奏变化、华丽的颤音和欢快的舞曲特性,使这一主题旋律显得精致柔润。
  乐曲的尾声开始前由独奏小提琴简短的华彩乐句和定音鼓渐轻的敲击作为铺垫,以片刻的停顿创造出使听者屏息以待的效果,然后,独奏小提琴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音阶和琶音(六连音)、轻快的跳弓和飞快的速度、以及极大增强的力度促成强有力的高潮,作为这首技艺精湛的乐曲的辉煌结束。
  第十首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大约创作于1869年前的《第一号匈牙利舞曲》。原来为钢琴四手联弹曲,是所作二十
  一首钢琴四手弹曲《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一首。后由作者改编成为管弦乐曲。又曾被成为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g小调,稍快的快板,2/4拍。乐曲一开始即呈现出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这一主题以均匀平整的附点节奏写成,柔和抒情而略带淡淡的忧愁。移高八度反复时,情绪变得更为缠绵。接着,出现了节奏活跃、带有匈牙利查尔达什舞曲中那种快速段落风格的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了生动的对比。随后,乐曲进入中间部,奏出情绪激昂的主题,表现了匈牙利人民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速度忽慢忽快的中间部的后半部分表情丰富,体现了匈牙利吉普赛音乐即兴性的特点。最后,乐曲再现第一部分,在热烈而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第十一首是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的《A小调随想曲》。
  第十二、第十三首是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马克斯·布鲁赫(Max Bruch,1838-1920)的《苏格兰幻想曲》中的第三乐章和《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第三乐章。这张唱片中收集的这两首曲子是郑京和26年前一举成名的经典录音,都是以ADD格式录制。
  《苏格兰幻想曲》作于1879至1880年,由小提琴与竖琴主奏。作者在各乐章里加入古老的苏格兰民谣的旋律,作成了由序奏和四个乐章组成的小提琴主奏、竖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幻想曲。竖琴在本曲中并非作为华丽的主奏乐器,而只不过当作点缀,表示在管弦乐伴奏中,竖琴也较为重要而已。整首乐曲充满了梦幻性,甘甜而优美,有女性化之感,而且作者对于主奏小提琴的技法运用,可以说无懈可击,乐曲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写得十分完美。
  全曲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序奏及四个乐章。
  (序曲,极缓板,降e 小调,4/4拍子。主奏小提琴在凄凉而带有梦幻性的旋律中,娓娓道出了一个凄美故事的开头。第一乐章,如歌似的行板,降E大调,3/4拍子。管弦乐部分以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沉着而优美的气氛加入进来,表情十足地唱起了乐章主题,这是一段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充满温情、眷恋之感的乐段,是根据苏格兰民谣的旋律而来的。
  第二乐章,快板,以降E大调,3/2拍子开始,诙谐曲。主奏小提琴奏起了快活的主题,这也是根据苏格兰民谣改编的。主奏小提琴继续以华丽多彩的技巧展开变奏。本乐章到了最后,变为慢板,不间断地直接进入下一个乐章。)
  第三乐章,持续的行板,降A大调,4/4拍子。主奏小提琴唱起一个可爱的主题,之后经过转调,变得更加生气蓬勃,与第二乐章的慢板形成鲜明的对照。
  (第四乐章,战斗性的快板,降E大调,4/4拍子。主奏小提琴与管弦乐骤然呈现出一个雄壮的主题。乐曲以这个主题为中心,经过数次的变奏和装饰如果,主奏小提琴与管弦乐队共同吟唱出一首古老的战歌旋律,全曲告终。)
  《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66年,当时作者年仅二十八岁。布鲁赫一生共留给世人三部小提琴协奏曲,其中《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是继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之后,被演奏得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因此特别著名,同时也堪称为布鲁赫的代表作。本曲的旋律多少带有一些甜蜜的伤感,并且具有名演奏家所喜爱的演奏效果,形式虽然是协奏曲惯例的三乐章,但又比一般的协奏曲形式自由许多,甚至有些人还把本曲的第一乐章当作前奏曲。这首乐曲之所以会如此受世人的喜爱,是因为它充满了旋律上的创意与形式上的自由,在技巧方面虽然不很容易,却也不至于过分艰深。这里是郑京和在1972 年的录音,由鲁道夫·肯佩指挥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协奏。她采用的是较快的揉指,因而使乐曲更富于激情,在结构的把握上也更显浪漫和自由。
  (第一乐章,前奏曲,中庸的快板,g小调,4/4拍子,相当自由的奏鸣曲形式。从定音鼓轻微的滚奏开始,在乐队和弦式的进行和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句几次交替出现后,主奏小提琴便奏出雄壮而强有力的第一主题,主题的处理方法相当豪迈。第二主题温柔优美,先由独奏小提琴奏出,而当乐队复奏时,独奏小提琴则以震音演奏上行的音阶与之相对置,主题简短的陈述后,发展部首先发展第一主题,而第二主题则穿插其间发展,同时结合着独奏小提琴的一系列装饰乐句,使这一热情奔放的合奏具有奇妙的效果。但是当发展部告一段落后,只见开始处的木管合奏同独奏小提琴华彩乐句的交替重现,而乐章的两个主题都有被省略掉了,乐队以一个从最强减到最弱的下行乐句,把音乐不间断地转入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慢板,降E大调,3/8拍子。本乐章充满了作者最为得意的旋律美感与歌谣性。在弦乐器的和弦伴奏下,主奏小提琴奏出甜美而带有冥想性美感的主题。这个歌谣性乐章经过三个主题呈示后,慢慢趋向高潮。最后,开头的主题在几次转调后回到原调,形成结尾。郑京和在这个乐章的演奏似乎注入了更多深思冥想的成份,乐章起处以近似苍白的音色奏出,琴声略显枯涩。在乐队谐和的衬托下,她把这个乐章的多愁善感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听她演奏的主题最后一次再现,真令人徒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喟叹息。)
  第三乐章,终曲,有活力的快板,G大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这是强有力而华美的终曲。音乐开始时,第一小提琴的引子为第一主题的呈现先做好了准备,为了同前一乐章保持衔接,这段引子从前一乐章的降B大调开始,然后转入终曲的G大调,它不断反复这个主题的一个动机,从极弱奏逐渐增强力度,最后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强劲有力、雄浑豪放的第一主题,这一主题的曲调和节奏都富于吉卜赛风味的主题,在独奏小提琴和乐队全奏中获得充分的发展,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以后,独奏小提琴以一个起连接作用的三连音的乐句导入单纯有力的第二主题。发展部只发展第一主题,而独奏小提琴则用三连音和分解和弦进行为之装饰;再现部依序重复乐章的两个主题,并用第一主题的基本动机和独奏小提琴的颤音进行引入高潮,最后豪放的第一主题在尾声中得到乐队和独奏小提琴有力的强调,速度加快了,音乐在一个辉煌有力的热潮中一气呵成地结束全曲。这个乐章是郑京和施展其凌厉技法的天地,用弓扎实、分句清晰,透过鲜明的音色对比和起伏的动态幅度将两个性格不同的主题处理得更具戏剧性。郑氏演奏的男性风采于此尽显无遗。
  文章作者:获麟

曲目


01 Elgar Salut d'amour
02 Lalao Symphonie espagnole
03 Kreisler Liebesleid
04 Kreisler Liebesfreud
05 Frank Violin Sonate
06 Mendelson Violin Concerco (III)
07 Chopin/Milstein Nocturne In C sharp minor
08 Saint-Saens Introduction et Rondo capriccioso
09 Saint-Saens Havanas
10 Brahms/joakim Hungariean Dance no. 1
11 Wieniawski/Kreisel Caprice in A minor
12 Bruch Scottish Fantasia (III)
13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 1 (III)
关键词:The art of KYUNG WHA CHUNG